現在隨著消化道疾病的高發,大家也越來越關注胃腸道健康的問題,如果胃腸鏡檢查出有胃息肉或腸息肉,頓時緊張、擔心、害怕的情緒層出不窮。
息肉已經出現,癌癥還會遠嗎?
切除息肉有風險嗎,還會繼續再長嗎?
息肉是不是可能會誘發癌變?
腸息肉是指一類從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在沒有確定病理性質前統稱為息肉。通俗地說,就是腸道上長了一些“肉疙瘩”。
這些肉疙瘩大小不等,有的如米粒般大小,有的大如草莓,甚至更大;數量上可從一個至數個不等;人體的整個消化道都可以有息肉生長,臨床上以結腸和直腸息肉最常見。
大多數的腸息肉沒有明顯的早期癥狀,一般長了小的腸息肉絕大部分人不會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偶爾出現腹痛、腹脹等,但并不會引起特別注意。當息肉長大后,可能會出現便血、腹瀉、粘液便、大便次數增多等癥狀,但這些癥狀并不具有特異性。息肉的生長都是悄無聲息的,患者很難自行察覺到。
但是,很多患者無任何癥狀,往往發現時已經發生癌變。因此加強對大腸息肉的認識和宣傳,早期發現息肉,及早將其切除可以預防大腸癌的發生。這對于個人、家庭和社會都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敲黑板:發現息肉的最好方法就是做腸鏡檢查!
青島大學附屬日照醫院/日照心臟病醫院擁有一支掌握先進醫學知識和精湛治療技術的一流的專業學術隊伍,同時聯合院內健康管理中心為體檢群體完成上下消化道的“一站式”疾病診治,也為來院的患者提供高質量的內鏡診療。
為推動消化內科和消化內鏡學科建設工作,醫院與上海東方醫院徐美東教授共同成立了徐美東教授工作室,同時徐美東團隊成員將定期來院手術指導,在醫教研方面做好傳幫帶,推動區域消化系統疾病診治能力,讓日照人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國內優質、前沿的消化內鏡科醫療資源。
易患結腸息肉的人群排在第一位的是:有家族性息肉病史的。
其他容易患息肉的人群:
1.年齡50歲以上;
2.有高脂血癥病史;
3.慢性膽囊炎或膽囊切除史;
4.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
5.一級親屬結直腸腫瘤史的患者。
比較小、數目少的結腸息肉一般是沒有癥狀的,因此不會有嚴重后果。
結腸息肉如果不治療,任其發展,可以出現一些嚴重的并發癥。例如息肉出血、大息肉引起腸梗阻、腸套疊,息肉癌變等。因此,一旦發現,需盡早治療。
多數家族性息肉病,息肉數量非常多,不論大小,都容易發生癌變,應嚴密監測。
首先,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會發生癌變,只有腫瘤性息肉才有惡變可能,但這個過程也比較漫長,需要5-10年。
息肉的病理學類型包括了腫瘤性和非腫瘤性病變。
炎癥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等,一般不會癌變,為非腫瘤性病變;
腺瘤性息肉則有一定的癌變幾率,一般稱作腺瘤,或腫瘤性息肉。
炎癥性息肉在炎癥治愈后可自行消失;
腺瘤性息肉一般不會自行消失,有惡變傾向。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非腫瘤性息肉,只要體積夠大,也有惡變傾向。
結腸息肉與結腸癌的關系密切,大約80-95%的結直腸癌是結直腸息肉演變而來。
所以,臨床上一經發現,一般都需要切除以防止癌變。
而家族性結腸息肉特別危險,癌變率接近100%。
結腸息肉一旦發現,需要根據息肉的大小、性質采取相應的治療手段(包括內鏡和手術),是可以完全治愈的。
由于息肉的形成與生活習慣、遺傳等有關,在切除息肉后,結腸的其它部位還會有形成息肉的可能。因此,患者需要定期復查結腸鏡,將息肉消滅在萌芽狀態,是根除息肉、預防息肉癌變的根本手段。
大腸息肉的內鏡治療方式有哪些?
1.活檢鉗直接鉗除:
對于息肉直徑小于0.6厘米的息肉可以在檢查時直接鉗除。鉗除治療后的患者不需要住院,只要注意不要劇烈運動,休息1-2天就可以。
2.高頻電凝圈套切除術:
高頻電切對于單個或多發、直徑1cm-2cm的息肉治療效果好,是目前常用的息肉治療手段,目前大部分醫院要求術后觀察1-3天。
3.黏膜下切除或剝離術:
主要用于扁平、凹陷型或者平坦型病變的息肉。這種治療后的患者必須住院,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進行治療和觀察。
大腸息肉的內鏡治療方式有哪些?
腸息肉雖然與腸癌的發生息息相關,但也不是一下子就演變成癌癥的。從息肉演變成癌癥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規避它的危險因素,利用充分的時間進行預防工作:
▲控制體重
將體重控制在合理范圍內,降低癌癥發病風險;
▲戒煙戒酒
防止尼古丁和酒精對息肉的刺激,以減少腸息肉的發生;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保證食物多樣化,有利于腸道菌群的平衡,保持腸道健康,可以預防腸息肉的形成;少吃高脂肪、高熱量的食物,減少紅肉的攝入,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
▲充足的睡眠
好的睡眠就有好的腸道環境,好的腸道環境就有好的腸道細菌。
▲保持良好心態,保持規律運動
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應對壓力,情緒和胃腸道健康密切相關;積極運動,運動出汗可以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促進體內有毒物質的排出,還可以增強胃腸蠕動,改善便秘。
聲明:登載此文出于傳遞健康科普信息,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且不提供診療建議;文中如有醫療內容,均是僅供參考的健康科普。禁止演繹,請勿類推,不能替代醫院的檢查和治療,敬請了解。
上一篇:因為這件事,他們來到日照心醫
下一篇:我院與日照幸福護理院簽署合作協議